close
引用:
原帖由 hdcyng 于 23-10-2008 12:47 AM 发表
英《经济学家》周刊:经济衰退是"L"还是"V"?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0月18日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L形贫困线”。文章说,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直到2003年,经济才出现反弹。日本无家可归者的境遇说明,从金融崩溃中恢复需要很长时间。文章摘要如下。

    “很难熬,”净志(音)说。他今年65岁,已经流浪了6年,跟另外大约几百人一起睡在东京的上野公园里。每当周末,他们便走出蓝色油布帐篷———鞋子按照日本习俗整整齐齐摆在外面———排队领酱汤和米饭。

    同许多无家可归者一样,净志在日本经济繁荣年代过着正常的生活,那时他在一家餐馆工作。但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以后,日子变得非常艰难,他现在靠捡铝罐为生。

    不管西方国家政府联手救市行动是否免除了“萧条”,全世界经济急剧衰退的可能依然存在。关于此次衰退会是“V形”(短暂)的还是“L形”(长期)的,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像净志这类人充分说明了其利害关系以及它对日常生活的持久影响。

   日本可资借鉴是因为它的信贷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它国家现在正发生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初,宽松的放款带来房地产和股价暴跌,堆积如山的不良贷款 几乎压垮了银行。到了1997年,危机已持续七年,许多大银行开始崩溃,政府斥资4000亿美元以上进行救援。2003年,经济出现反弹。

   “失去的十年”无可挽回地改变了日本。1990年危机之初,它是地球上最具平等主义色彩的富国。但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是美国和欧洲的两倍以上,如今日本 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相对贫困人口比许多富国要多,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的日本开始出现街头犯罪。

    此外,无家可归现象成了难题。相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日本很少有人睡马路。但公园和河边迅速涌现的棚户区让这个过去几乎看不到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大为震惊。

   政府的对策是花钱。1992年至1999年间,它拿出了大约120万亿日元,大多用于徒劳无益的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但它在暂时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造成 了另外一个、而且是一个更长远的问题。国债总额飚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80%,是美国的三倍以上,在经合组织中排名第一。

    10月12日,几位游客在日本首都东京西南80公里处的温泉之乡箱根体验“豆奶温泉”。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日本银行在将近六年时间里维持着零利率,2007年2月以来利率一直是0.5%。这相当于由个人补贴银行,但提高利率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日本的经历说明,从金融崩溃中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它的股价到2003年才触底,是开始下跌的十年多以后,至今仍只有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房地产价格至今仍比最高水平低三分之二。

    即便情况逐渐好转,像净志这样的人恐怕也会被抛在后面。下雨了,他站在一幢楼的凉棚下吃完了简单的便当。记者问他对日本经济复苏有何看法,他哼了一声说:“经济?跟我的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

经济--跟我的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

反思--

如果这句话出自占美国80%人口的人口中
如果这句话出自占中国97%人口的人口中
如果这句话出自占我国65%人口的人口中

寒冷。。。冰窟

近年来的4次经济动荡-经济萧条

1973年我还刚出世什么都不懂
1985年我还小只知道家里穷没什么玩具玩
1997年我还能靠小聪明在社会混着不饿死
2008年我如今卡债累累但勉强还能呼吸着地球上的免费空气

虽然我一直是在下游领域挣扎求存的说--却也唯一自我安慰的也许这样也好--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可 能更大生活残酷悲剧发生--因为我了解自己是个不容易安于现状的说--在M型社会趋势里我在低下层也许就还有机会找到目标-还有更多充实自己的空间直达上 游的说--是眼见身边先前的中上游-中游-中下游阶层的朋友在不甘心中-信心失实-目标散焕--被生活物质压力层层冲击着在这一次的经济风暴面临打击中让 我心里有感而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vinl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