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四)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具足三业

净其戒(身、语业)

心平何劳持戒?
(六祖坛经)

大乘:烦恼即是菩提,所以不用断烦恼。

 

直其见(意业)

行直何用修禅?
(六祖坛经)

大乘:生死即是涅盘,所以不用修禅定

修四念处

1、身身观念处

2、受受观念处

3、心心观念处

4、法法观念处

1、念弥陀、观音

2、念(持)咒

3、结手印

4、观想字轮

5、观想佛、菩萨像

原始佛教:念佛是忆念佛陀九种殊胜的德行成就:应供、等正 觉、明行足、善逝世尊,而非喃喃重复诵念某某佛名。

修安那般那念

1、念内息系念善学
2
、念出息系念善学
3
、觉知一切身入息
4
、觉知一切身出息
5
、觉知一切身行息
6
------------
16
、 观察灭出息善学

天台六妙门:
1
、数(息)
2
、随
3
、止
4
、观
5
、还
6
、净

原始佛教依据「杂阿含经安那般那念相应」。

天台六妙门参照「大安般守意经」。

成就四禅八定

1、初禅
2
、第二禅
3
、第三禅
4
--------------
8
、非 想非非想定

1、如来禅
2
、祖师禅
3
、公案禅
乃至当代所谓的「印心禅」

如来禅是指达摩所传来的禅法(依据婆罗门教典楞伽经)。

祖师禅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五位祖师,与其门 徒留下禅公案数百则。

证入灭尽定

1、诸行渐次寂静
2
、诸行渐次止息
3
、想受灭尽

空,空亦空,一切皆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 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经)。

原始佛教的空三昧:非我、非我所,无相三昧:于一切相不 念,无所有三昧:度一切识入处,均依于第四禅定而说,并非一般人士依于世智辩聪所做的逻辑推理,或清谈玄异的口头禅而已。

解脱涅盘

断尽一切贪瞋痴的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证得涅盘:寂静、清 凉、永灭。

烦恼即是解脱
生死即是涅盘
宣称倒驾慈航,情愿留惑润生。

「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的信念回异于 誓愿成佛却无视于「三大阿僧祇劫(无尽轮回)」的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vinl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