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三)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比丘

巴利律典:227

三坛大戒(受戒时回小向大,舍弃比丘律而以菩萨戒为主。)

1、原始戒律载于巴利律藏(相当于汉译四分律、十诵律等)
2
、大乘菩萨戒则根据梵网经菩萨心地戒。

比丘尼

巴利律典:311

三坛大戒(回小向大,菩萨戒为主)

同上,但原始佛教的比丘尼传承早于公元第 11 世纪全面断 绝

沙弥(尼)

巴利律典:10

10戒(有名无实,例:戒场接受红包)

同上,沙弥尼传承亦已断绝。

在家

相应部、阿含经及律典所载5

1.在家菩萨戒
2.
五戒相经

大乘另制「在家菩萨戒」,并相信「优婆萨五戒相经」的注疏

原始佛教根据经律论所载戒相

斋日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欠缺详细戒相)

大乘对「不歌舞伎乐」、「过午不食」、「不坐卧高广床座」 的戒相和持守都不够精确严谨

犍度
[
制度]

1、剔除须发不烧戒疤

2、赤脚或穿夹指拖鞋

3、比丘尼须二部受戒

4、法腊5~10年依止

5、布萨诵戒

6、入雨安居

1、戒疤、燃指,蓄须发,如虚云、弘一

2、穿各种鞋袜

3、未依仪法严格执行剃度、依止、布萨、安居等事宜。

1、律藏「大、小犍度」中对僧团生活的传统制度有明确记载。

2、唐朝义净律师于苏门达腊着「南海寄归内法传」,详述僧团 的传统生活习惯。大乘师认为太繁琐,只适合热带印度。

梵网经

1、南传巴利长部第1经「梵网经」

2、北传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的长阿含经卷 14 「梵动经」

3、孙吴支谦所译的「梵网 62 见经」。

上列诸经均详列出小戒、中戒、大戒的细目

北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上、下)」详载:

1、十重戒(菩萨波罗夷)

2、四十八轻戒

1、南北传长阿含(长部)的「梵网经」、「梵动经」、「梵网 62 见经」,其 内容大致相似,旨在说明外道的 62 种错误知见,如鱼入网,难脱生死的罗网。

2、罗什于AD406年所译的「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上、下)」则 是后期的大乘作品,与原始的「梵网经」毫无关系,它所记载僧俗共同遵守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也不符合南北传原始律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lvinliew 的頭像
    Kelvinliew

    风起云涌

    Kelvinl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